含有“心”字的成语有哪些
【安安心心】保持心境平静,不受外界干扰.
【哀莫大于心死】心死:指心像死灰的灰烬.指最可悲哀的事,莫过于思想顽钝,麻木不仁.
【暗室亏心】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.
【暗室欺心】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.指偷偷地做坏事.
【暗室私心】指在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.同“暗室亏心”.
【安心定志】指安下心来.
【熬心费力】耗费心神和气力.
【安心立命】使身心安定,精神上有所寄托.
【安心乐意】原指心情安宁,情绪愉快.后多指内心情愿,十分愉快.
【安心落意】放心,无忧虑.
【安心乐业】指心绪安定,生活愉快.
【安心恬荡】心情平静,不求名利.
【苞藏祸心】苞:通“包”,包藏;祸心:害人之心.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.
【包藏祸心】包藏:隐藏,包含;祸心:害人之心.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.
【包藏奸心】犹言包藏祸心.
【别出心裁】别:另外;心裁:心中的设计、筹划.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.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.
【报仇心切】急于要报仇雪恨.
【不臣之心】不臣:不守臣子的本分,封建社会中不忠君.意指不忠君的思想.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.
【不到黄河心不死】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.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.
【不得人心】心:心愿,愿望.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;得不到众人的好评.
【白藋同心】犹言心如野草.形容不羡荣华的品节.
【不到乌江心不死】犹不到黄河心不死.同“不到乌江不尽头”.
【白发丹心】丹心:赤诚之心.形容年迈苍老,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.
【病风丧心】犹病狂丧心.
【白费心机】白费心思,形容徒劳无益.
【白花心血】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与心血.
【别具匠心】匠心:巧妙的心思.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.
【百计千心】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.
【避迹违心】指违背本意而隐匿.
【别具心肠】指另有打算和企图.
【病狂丧心】狂:疯狂;丧:丧失.丧失理智,像发了疯一样.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.
【毕力同心】犹言齐心协力.
【百虑攒心】各种思虑一齐聚集在心头.
【白水鉴心】白水:清水;鉴:照.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.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.
【白水盟心】盟:旧指盟誓订约.指着水起誓.泛指对人盟誓.
【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】终日:整天.整天吃饱饭,什么事也不关心.
【白首之心】老年时的壮志.
【半心半意】指对人或事物缺乏诚心,只是敷衍应付.
【碧血丹心】满腔正义的热血,一颗赤诚的红心.形容十分忠诚坚定.
【变心易虑】改变思想;改变打算.
【冰心一片】冰心:清洁的心.形容性情淡泊,不求名利.
【别有匠心】别:独特的;匠心:巧妙的心思.构思巧妙,与众不同.
【半夜敲门心不惊】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,心里很踏实.
【别有心肠】指另有打算和企图.犹别有肺肠.
【别有心肝】指另有打算和企图.犹别有肺肠.
【别有用心】用心:居心,打算.心中另有算计.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.
【百爪挠心】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.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,心神不定.
【词不悉心】悉:尽,全.言词不能完全表达心意.
【船到江心补漏迟】船到江心才补漏洞.比喻补救不及时,对事情毫无帮助.
【才大心细】才:才能.才能很高,思考细密.
【恻怛之心】形容对人寄予同情.同“恻隐之心”.
【赤胆忠心】赤:比喻真纯.形容十分忠诚.
【茶饭无心】没有心怀喝茶吃饭.形容心情苦闷.
【豺狐之心】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、狡猾的心肠.
【触景伤心】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.
【触目崩心】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.
【触目骇心】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.形容事态严重,引起震动.同“触目惊心”.
【触目儆心】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.
【触目警心】看到某种情况,心中引起警觉.
【触目惊心】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.
【怵目惊心】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.
【触目经心】见到而萦烦于心.
【触目伤心】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.
【触目恸心】恸:极悲哀;大哭.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.
【财迷心窍】指由于一心爱财而心中糊涂.
【豺狼野心】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.
【齿少心锐】年轻气盛,锐意进取.
【齿少心锐】指年轻气盛,锐意进取.
【裁书叙心】写了这封信表述心意.
【成算在心】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.
【赤心报国】赤:火红色,比喻真纯;赤心:忠心;报国:为国家效劳.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.现亦形容赤胆忠心,为国效力.
【寸心不昧】寸心:内心;昧:隐藏.指不昧良心.
【存心不良】存心:怀着某种心思或打算.指存着坏心眼.
【彻心彻骨】彻:通、透.通心透骨.形容疼痛达到了极点.
【诚心诚意】形容十分真挚诚恳.
【澄心涤虑】澄:澄清;涤虑:清除思虑.澄清思绪,清除思虑.
【粗心大气】粗:粗疏;气:人的精神状态.指做事不细心,随便马虎.
【粗心大意】粗:粗蔬.指做事马虎,不细心.
【赤心奉国】赤:火红色,比喻真纯;赤心:忠心.形容赤胆忠心,为国效力.
【粗心浮气】浮:浮躁.形容人不细心,不沉着.
【粗心浮气】浮:浮躁.形容人不细心,不沉着.
【痴心妇人负心汉】痴:入迷;负心:对爱情不忠.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.
【此心耿耿】耿耿:心有所思,有心事,也指明亮,忠诚.表示心里有事,老是放不下,一直牵挂.也形容内心十分忠诚.
【怵心刿目】怵:恐惧;刿:刺伤.看到某种事物或景象使人痛心.
【戳心灌髓】刺心并深入骨髓.形容刻毒得使人难以忍受.
【处心积虑】处心:存心;积虑:经过长时间的考虑.形容蓄谋已久.
【存心积虑】指长期、一贯的思想、想法.
【措心积虑】犹言处心积虑.指长久考虑在心.
【沉心静气】犹言心平气和.
【诚心敬意】形容对人十分真诚和有礼貌.
【刺心刻骨】①犹刻骨铭心.指感念至深.②亦作“刺心切骨”.内心极其悲愤.
【称心快意】遇事如意,心情舒畅.称心:恰合心愿.快意:心情爽快舒适.
【称心满意】称心如意.
【称心满愿】称心如意.
【刺心裂肝】指悲痛至极.
【裁心镂舌】形容用尽心思,费尽口舌.
【椎心泣血】椎心:捶胸脯;泣血:哭得眼中流血.捶拍胸膛,哭泣出血.形容非常悲痛.
【痴心女子负心汉】沉迷于爱情中的女子碰上无情无意的男子.
【摧心剖肝】摧:折.剖:划开.心肝断裂剖开.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.
【寸心千古】千古:时间久远.寸心具有千古识力.
【刺心切骨】指内心极其悲愤.
【寸心如割】形容内心痛苦不堪,好像被刀割一样.
【臣心如水】心地洁净如水.比喻为官清廉.
【称心如意】形容心满意足,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.
【逞心如意】犹言称心如意.
【趁心如意】称心如意.指符合心意,满足愿望.趁,通“称”.
【诚心实意】形容十分真挚诚恳.
【从心所欲】按照自己的意思,想怎样便怎样.
【促膝谈心】促:靠近;促膝:膝碰膝,坐得很近.形容亲密地谈心里话.
【痴心妄想】痴心: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;妄想:荒诞的打算.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.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.
【赤心相待】赤心:真诚的心.真心诚意对待别人.
【趁心像意】犹言称心如意.指完全合乎心意.趁:满足,遂.趁,通“称”.
【存心养性】保存赤子之心,修养善良之性.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.
【从心之年】从心:随心.随心所欲的年龄.后用为七十岁的称谓.
【诚心正意】诚:真诚.心意真诚恳切.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.亦作“诚心诚意”.
【出以公心】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.
【恻隐之心】恻隐: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.形容对人寄予同情.
【诚意正心】诚:真心实意;正:纠正.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.
【赤子之心】赤子:初生的婴儿.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.
【独出心裁】犹独出心裁.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.
【胆颤心寒】颤:颤抖;寒:忧惧,战栗.形容极度惊慌恐惧.
【胆颤心惊】颤:发抖.形容非常害怕.
【单传心印】禅宗,不依经纶、语言、文字传教,以心传心,触机而发,故称其单传心印.泛指单线秘传,口授心记.
【吊胆惊心】犹言吊胆提心.
【大得人心】人心:即民心.指受百姓热烈拥护.
【吊胆提心】提心吊胆.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.
【胆大心粗】做事胆子在,但心粗.考虑不周全.
【胆大心麄】见“胆大心粗”.
【胆大心麤】见“胆大心粗”.
【胆大心雄】形容胆子大,有雄心,做事无所畏惧.
【胆大心小】形容办事果断,考虑周密.
【胆大心细】形容办事果断,考虑周密.
【独具匠心】匠心:巧妙的心思.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.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.
【胆惊心颤】惊:惊惧,害怕;颤:发抖.形容非常害怕.
【胆惊心战】惊:惊惧,害怕;战:发抖.形容非常害怕.
【大快人心】快:痛快.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,使大家非常痛快.
【当面输心背面笑】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,背后却在捣鬼.
【动魄惊心】使人神魂震惊.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.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.
【胆破心寒】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.
【胆破心惊】形容非常害怕.
【胆怯心虚】形容理亏气馁,胆小害怕.
【动人心脾】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.
【动人心魄】魄: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.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.
【动人心弦】把心比作琴,拨动了心中的琴弦.形容事物激动人心.
【低首俯心】形容屈服顺从.
【胆丧心惊】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.
【低首下心】首:头;下心:屈服于人.形容屈服顺从.
【得手应心】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.同“得心应手”.
【低头下心】下心:屈服于人.形容屈服顺从.
【丹心碧血】丹心:红心、忠心.碧血:血化为碧玉.碧:青绿色的宝石,表示血的珍贵.赤诚的忠心,宝贵的鲜血.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.
【丹心赤忱】丹心:红心,忠心;赤忱:真心实意.形容一片忠心赤诚.
【动心怵目】怵目:使人看了感到恐惧.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.形容感受很深,震动非常大.
【洞心骇耳】形容使人震惊.
【洞心骇目】形容使人惊异.
【动心骇目】骇目:使人看了感到惊骇.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.形容感受很深,震动非常大.
【殚心竭虑】殚:竭尽;虑:思虑.竭尽心力思考谋划.
【殚心积虑】殚:竭尽;积:聚;虑:思虑.竭尽心力思考谋划.
【悼心疾首】心里伤感,头部疼痛.形容悲痛到了极点.
【恫心疾首】形容极端痛恨.
【雕心刻肾】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.同“雕肝琢肾”.
【丢心落肠】放心.
【丢心落意】形容合意、痛快.
【丹心如故】丹心:忠心.仍如已往一样忠心耿耿.
【动心忍性】动心:使内心惊动;忍性:使性格坚韧.指不顾外界阻力,坚持下去.
【多心伤感】多心:多疑心.因多疑而引起悲伤.
【悼心失图】悼:悲伤;图:谋划.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.
【定心丸】一种能使人心神安定的中成药.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绪的话语或做法.
【低心下意】指小心谨慎、专注不移.
【丹心一寸】丹心:赤心,忠贞的心.一片赤诚的心.
【动心娱目】打动人心并使人感到快乐.多指声色享乐之事.
【得心应手】得:得到,想到;应:反应,配合.心里怎么想,手就能怎么做.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.
【雕心雁爪】比喻外表善良而内心狠毒.亦作“雕心雁爪”.
【雕心雁爪】见“雕心雁爪”.
【雕心雁爪】比喻心狠手辣.
【雕心鹰爪】比喻心肠残忍,手段毒辣.
【雕心鹰爪】比喻心肠残忍,手段毒辣.
【独运匠心】匠心:精巧的心思.形容精美独到的艺术构思.
【掉以轻心】掉:摆动;轻:轻率.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.
【得于心应于手】得:获得,领悟;应:适应.领悟到要领,做起来顺手.形容功夫到家,心手相应.
【抵足谈心】同床共卧,亲切谈心.形容彼此间情谊深厚.
【胆战心寒】战:发抖.形容害怕之极.
【胆战心慌】形容十分害怕.
【胆战心惊】战:通“颤”,发抖.形容十分害怕.
【胆壮心雄】形容胆子大,有雄心,做事无所畏惧.
【胆战心摇】形容十分害怕.
【刀子嘴豆腐心】形容人说话尖刻,但心肠很软弱
【额蹙心痛】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.
【耳目导心】耳目:视听.耳目的熏染,可以启发人心的善恶.
【耳目心腹】耳目:指侦探消息的人.指辅佐帝王的重臣.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.
【儿女心肠】年轻男女的柔情.亦指感情丰富、助人为乐的心性.
【二人同心】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,就会无往不胜.
【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,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.
【耳软心活】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,就是相信别人的话.
【耳听心受】用耳朵听,并记在心里.
【鹗心鹂舌】鹗:鱼鹰;鹂:黄莺.比喻嘴甜心狠,阴险狡诈.
【二心两意】形容意志不专一、不坚定.
【二心三意】想这样又想那样.形容意念不专,主意不定.同“三心二意”.
【二意三心】形容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.
【发短心长】发短:指年老;心长:智谋深.头发稀少,心计很多.形容年老而智谋高.
【腹诽心谤】腹诽:口里不说,心里不满.指心怀不满,暗中发泄.
史记 文言文翻译 顺,不妄喜;逆,
我来给你一字一句的翻译一下吧.处于顺境的时候,不要狂妄欣喜;处于逆境的时候,不要惊慌;胸中有惊天的雷声而外面看上去很平静的人,可以封他为上将军!顺境时,不狂妄欣喜,才是把得失看透了,明白了忧愁快乐的真谛;逆境...
新纪之战系列任务怎么开启
新纪之战系列任务的开启是完成主线剧情任务,并达到一定等级,具体开启条件可能会根据游戏版本而有所不同。
一般情况下,你可以通过对话NPC、触发特定事件或者在指定地点接取任务来开始新纪之战系列任务。
这些任务通常会提供额外的线索、奖励和故事情节,让你在游戏中能够有更多的探索和挑战。
所以,如果你想开启新纪之战系列任务,记得提升等级并跟随主线剧情发展,同时留意游戏中的提示和指引。
祝你游戏愉快!
“死灰复燃”的韩安国,为何无缘丞相之位
韩安国无缘丞相的位置,其实真正的原因是,汉武帝出于对韩安国人品的质疑和与自己不同的政治见解,所以放弃立韩安国为丞相的想法。
相信大家都听过死灰复燃这个成语,而这个成语就是源自韩安国。
大致故事是这样的:韩安国曾经因为犯罪被囚禁在蒙县的监狱中,因为没有钱狱卒,遭到一个叫做田甲的人的羞辱,韩安国愤愤不平的说:“难道死灰就不会复燃吗”。
田甲马上回答道,死灰如果复燃,我就再撒一泡尿来浇灭它。
过了不久,韩安国在监狱中被免罪,还调任为梁国內史,成为两千石的官员,真的做到了死灰复燃,那名曾经欺负过韩安国的狱卒田甲,听到消息,害怕遭到韩安国的报复就逃跑了。
韩安国就传出消息说,如果田甲不回来,我就要灭你的家族。韩安国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利,不过是在吓唬田甲罢了,但是田甲为了家人,还是回到了韩安国的面前请罪。
韩安国却并没有惩罚田甲,而是开玩笑说,你可以了,你还知道跑,像你这样落井下石的人,有什么价值值得我去报复。
于是放过了田甲。
小时候看这个故事的时候,以为韩安国宽宏大量和韩信一样,现在看来不是,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,最好的报复就是原谅,然后让对方看着你的人生过的风生水起,却望尘莫及。
既报复了对方,又展现了自己的格局。
至于说韩安国后来为什么会错失丞相之位,这就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了。
韩安国,字长孺,梁国成安县人,自幼博览全书,拜在邹县田先生门下,学习《韩非》和各种杂家学说,学识渊博,后来学以致用成为辩士和学问家。
韩安国因为学识渊博在梁国声名远播,被梁孝王刘武看中,收入门下任梁国中大夫。梁孝王刘武是一个惜才爱才,喜欢文学的人,所以韩安国到了梁王刘武的门下很受重视。
汉景帝时期,吴王刘濞对晁错提议削藩的政令不满,借口清君侧,联合六位诸侯王,发动七王之乱,汉景帝刘启先是诛杀晁错想要平息七王的怒火,但是没有效果,于是就命令大将军周亚夫出兵平叛,梁王刘武辅助。
后来在平定七王之乱的战役中,梁王刘武派张羽担任将军在东边抵御敌军,韩安国守住梁国边防,二人配合默契,果然守住了梁国不受侵犯。
后来七王之乱平定,张羽和韩安国也在此次战役中被表彰,从此声名远扬。
七王之乱是汉景帝刘启经历的第一次叛乱,刘启非常高兴,就宴请梁王刘武,为梁王刘武庆功。
酒酣过半,刘启喝醉了对刘武说,你我是亲兄弟,如今你为我守住的江山,我应该封你做皇太弟,等我百年之后,将皇位传给你。
刘武见哥哥说了醉话,赶紧推辞。但是窦太后却产生了妄想,屡次向景帝刘启提出,想要封刘武为皇太弟。
景帝刘启非常生气,不久就有人状告梁王刘武,出行仪仗的规格超过了诸侯的本分,已经是天子的排场了。
刘启很生气,这时窦太后也醒悟过来,派人去梁国责备刘武,刘武从小因为是家中最小的很受宠,没有受到过母亲和哥哥的冷落,知道自己错了,于是惶恐不安,派韩安国作为使者去打探情况,平息此事。
可是窦太后却拒绝接见韩安国,韩安国无法于是求见馆陶公主,对馆陶公主说,梁王逾制不过是小孩子显摆哥哥和母亲的宠爱罢了,不敢有僭越之心,如今梁王知道自己错了,正在家中日夜自责,痛哭流涕。
于是馆陶公主相信了韩安国,立刻进宫为梁王求情,窦太后就原谅了梁王,还劝景帝不要再生梁王的气,景帝在窦太后的劝说下也宽恕了梁王。
但是汉景帝从此很少再召梁王进京了。
韩安国因为成功地化解了一次皇家危机,而被景帝记住,馆陶公主和窦太后也因此对韩安国非常赏识。
虽然韩安国阻止了一次皇室危机,但是刘武和哥哥刘启的纠葛还没有结束。后来刘武的臣子公孙诡和羊胜派谋杀了袁盎,被汉景帝查出来了。
汉景帝派人在梁国大肆地搜查二人,逼迫刘武交出二人,刘武不肯,还将二人藏起来了,韩安国知道了这件事,就劝说刘武交出二人。
刘武当然不愿意,这二人虽然做事莽撞,但是却是因为自己才杀袁盎的呀。
韩安国就劝说道:“就算二人是因为您才犯错,但是是他们选择的,并不是您的过错啊,您应该交出他们,让他们接受处罚,不然景帝就会因为您包庇二人而怀疑您的忠心”,于是刘武交出了二人。
从这件事来看韩安国这件事情办得很体面,既维护了刘武,又帮汉朝抓住了杀袁盎的主谋,给汉景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。
后来刘武因为失宠于景帝,郁郁而死。韩安国因为犯罪又把官给丢了,赋闲在家好多年,直到汉武帝继位,韩安国才想再次做官。
韩安国听说,丞相田蚡广招门客,经常举荐人才给汉武帝,并且大多数都能得到任用,于是就动了心思,了田蚡五百金,求田蚡推荐自己做官。
于是经过田蚡的提醒,窦太后和汉武帝都想起来韩安国这个人了,后来汉武帝给了韩安国一个北地都尉的官职,之后不久韩安国又被调任为大司农,御史大夫。
公元前135年,匈奴向汉朝请求和亲,汉武帝召集众臣商议该怎么办?
大行令王诙说,如果我们答应了和亲,过几年匈奴一定会像以往一样出尔反尔,再次骚扰边境,索要财物和和亲。
而已经是御史大夫的韩安国说,此时我国的国力,可以应付一场战争,却不能长久的打下去,如果不等一次将敌人打到无力反击,不如不打。
于是众臣纷纷支持韩安国的说法,劝汉武帝同意和亲。
其实汉武帝召集众大臣来,就是谈谈口风,汉武帝非常想要打仗,但是因为所获的支持太少,不得不放弃了。
有人说了,汉武帝是万人之上怎么会因为臣子妥协。
其实汉武帝很无奈,当时汉武帝刚刚掌权,头上还有奶奶也就是太皇太后窦氏,母亲王太后,汉武帝想要做什么都不能独自决定,不但如此,如果没有大臣大支持,朝中就没有人配合汉武帝打仗,所以说汉武帝想要打仗,必须突破重重阻拦。
而韩安国相当于守成派,修的是纵横家,喜欢顺势而为,见缝插针,与汉武帝的激进明显有分歧。
于是汉武帝在无奈之下,同意了和亲。
汉朝和匈奴结亲后,不过一年,汉武帝越想越憋屈,想到匈奴仗着兵强马壮,挟制汉朝数年的屈辱,恨得牙痒痒,只能在心里暗暗发誓,有生之年一定要平定匈奴。
就这样有了马邑之战,汉朝通过商人诱敌深入,打算在马邑伏击匈奴大军,没想到匈奴抓了一位守城之将,就发现了汉朝的计谋,于是马邑之战破灭。
虽然马邑之战破灭,但是汉武帝想要打匈奴的决定却更加坚定了。
在马邑之战中,韩安国虽然一无所获,但是也因为主动出击匈奴被汉武帝称赞。
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灌夫骂座的典故,灌夫虽然是个小人物,却因为此事,牵连了半个朝廷的人,最后灌夫被灭族,窦婴被杀,田蚡被汉武帝秘密处死,郑当时被牵连贬官,而韩安国在此也被汉武则问话,最后却幸存下来,这是为什么呢?
因为韩安国非常擅长审时度势。
说到这里,我们得简单说一下灌夫骂座的故事。
灌夫将田蚡引荐给窦婴,田蚡却摆架子向窦婴索要土地,但是窦婴不愿,因为窦婴曾经显赫的时候,田蚡不过是个小角色,如今凭借外戚的身份耀武扬威,窦婴实在低不下这个头。
而灌夫身为朋友,不忿田蚡的所作所为,于是就出现了灌夫骂座一事,这件事不过是一件小事,可是田蚡却不依不饶,借灌夫破坏王太后的宴会的名义,想要治灌夫一个不敬之罪。
在古代,不敬皇族,是要被处死的。
窦婴见灌夫为自己出头却要被处死,于是倾尽全力救灌夫,不惜与田蚡对立。
这件事就演变成了窦婴和田蚡的对立,也就是已故窦太后的外戚,和汉武帝之母王太后之母王太后的对立。
其实这对汉武帝来讲是一件好事,因为无论是已故窦太后和是王太后,都是制约汉武帝掌权的阻碍,汉武帝正愁找不到机会,将王太后的势力拔除呢,田蚡就将刀子送到自己手上了。
就在田蚡和窦婴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,汉武帝就想,如果能将田蚡问罪,就等于拔除了王太后的爪牙,但是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,王太后的弟弟,汉武帝顾及王太后也不好亲自开口处置田蚡。
于是汉武帝就开会,将王公大臣都找了,想要借助大臣的之口,将田蚡治罪。但是朝中大臣忌惮王太后的势力不敢开口说话,汉武帝无可奈何就找了郑当时来说话,郑当时是个纯臣,汉武帝以为郑当时一定会站在自己这边。
没想到田蚡是个胆小鬼,竟然一句话都讲不出来,于是汉武帝大怒,将不肯说话的臣子全都贬黜。
韩安国眼看着自己也要被连累,于是开口了,对汉武帝说,灌夫醉酒不过是小事,但是灌夫不敬也是事实,丞相以治灌夫的罪也无可厚非,臣无法裁决,还请陛下自行判断。
韩安国说的话似是而非,好像说了,又好像什么都没说,韩安国的话,先是为灌夫降低了事件的严重性,又提出丞相治罪合情合理,为汉武帝做任何选择都提出和合理化解释,三方都不得罪。
其实我们在仔细推敲一下,韩安国的话中,灌夫是有错的,丞相是无错的,那么按照韩安国的说法,汉武帝只有两个选择,杀灌夫和不杀灌夫。
这就和汉武帝的设想大相径庭,只是将田蚡和窦婴从事件中摘出去了。但是汉武帝还不好说什么,毕竟人家讲话了,立场也说明了。
虽然没有和汉武帝站在同一立场,但是也从这件事中全身而退了。
散会之后,田蚡问韩安国,你为什么不帮我,向汉武帝请求将灌夫窦婴治罪,韩安国说,现在证据确凿,现实和权势都偏向于您,您若是在逼迫陛下将窦婴灌夫治罪,陛下就会认为您仗势欺人,这对您不利,您应该向陛下认错才对,这样陛下汲不好说什么了。
田蚡一听,知道韩安国是在为自己思量,于是赶紧说误会了韩安国。
最后,汉武帝经过权衡,认为这件事确实证据确凿,偏向田蚡,实在无法将田蚡除掉,现在不是拔除王太后势力的时候,只能牺牲了灌夫和窦婴。
让人没想到的是,灌夫和窦婴死后一年,田蚡也离奇的死亡了。
真的很离奇,田蚡在灌夫和窦婴死后,就开始做噩梦,梦里窦婴和田蚡总是追着自己要索命,田蚡非常害怕,为此还找来巫师为自己算卦,巫师告诉田蚡,确实是窦婴和灌夫站在田蚡的床头纠缠他。
田蚡听到巫师的话之后,更加害怕了,整天神志不清,不久就惊惧而死。
其实田蚡这种死法非常诡异,无论是田蚡的死亡时间和死法都很奇怪,说是认为也不奇怪,因为确实有药物可以控制精神,所以很多后世的学者认为田蚡的死亡是人为。
因为田蚡是王太后的在朝堂的一只手,如果除掉的田蚡就等于拔除了王太后大部分的势力,所以很有可能是汉武帝暗中命人下的手。
田蚡死后,丞相一职就空缺出来了。
韩安国因为政绩斐然,被汉武帝任命为代丞相,韩安国做得很好,不久汉武帝就跟韩安国提出想将立为正式丞相。
但是好死不死的是,韩安国居然把脚给摔了,汉武帝见韩安国受伤严重,就另立了平棘侯薛泽为丞相。
大家听到这里会不会觉得很奇怪,只是摔破了脚又不是摔断了腿,怎么就到丢官的程度了。
于是这里产生两种可能,第一种可能是,韩安国为了避免被卷到王太后和汉武帝的政治斗争中去,自己故意摔的;第二种可能是,汉武帝认为韩安国与自己政见不和,于是放弃了立韩安国为丞相。
大家仔细一想,这两种可能都合情合理。
第一种可能,韩安国是经田蚡的推荐才重新做官的,自然就站在了田蚡的立场上了,而田蚡是王太后党的人,田蚡死后王太后缺少了左膀右臂,于是看中了韩安国。
而韩安国知道自古以来,一定在皇帝和太后之间的权利纷争,最后的赢家一定是皇帝。例如文帝和景帝,当然吕后除外,毕竟吕后和刘盈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对少见的母子组合了。
所以韩安国认为汉武帝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,完全掌握朝政,而自己帮着王太后揽权,一定是得罪汉武帝的,王太后与汉武帝是母子俩,最后一定还是母慈子孝,而自己这些小人物却极有可能会沦为母子纷争的炮灰。
于是韩安国决定为了保命,放弃丞相之位。
而第二种也合情合理啊。
韩安国现实不同意汉武帝攻打匈奴,后来为田蚡成为王太后立场上的人,在灌夫骂座的事件当中也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,怎么看,韩安国都不是和自己一条心的,在政见上也与自己有分歧。
丞相一职怎么都要给自己人,或者与自己政见相同的人,才能更好地配合自己,这样一看韩安国明显不是一个好的人选,于是汉武帝放弃了韩安国。
后来,韩安国在出击匈奴的时候因为判断失误,折损了一千多人和财物,被汉武帝贬官,再不得汉武帝的重用,不久就郁郁而终了。
韩安国虽然早年的时候,因为才智出头,但是却因为站错了队失去了丞相之位,其实这和韩安国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,从田蚡的时候就能看出,韩安国其实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,并不是一个有抱负,忠君爱国的人,做一才会判断失误。
若是韩安国正直一点,知道自己其实最终是为国家和君主打工,最后也就不会站错队,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了。
谁知道《孟子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
原文: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孟子
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.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.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.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.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.
孟子曰: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.先王有不忍人之心,斯有不忍人之政矣.以不忍人之心,行不忍人之政,治天下可运于掌上.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,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,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,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,非恶其声而然也.由是观之,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;无是非之心,非人也.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.人之有是四端也,犹其有四体也.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,自贼者也;谓其君不能者,贼其君者也.凡有四端于我者,知皆扩而充之也,若火之始然,泉之始达.苟能充之,足以保四海,苟不能充之,不足以事父母.”
译文:
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,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,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,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,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,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.所以,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,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,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,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,使他备受穷困之苦,做事总是不能顺利.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,坚韧他的性情,增长他的才能.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,然后才能改正错误;心气郁结,殚思极虑,然后才能奋发而起;显露在脸色上,表达在声音中,然后才能被人了解.一个国家,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,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,往往容易亡国.由此可以知道, 忧患使人生存,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.
孟子说:“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.先王由于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,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.用怜悯体恤别人 的心情,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,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.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 心情,是因为,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 了,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.心理——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 的父母拉关系,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,也不是因 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.由此看来,没 有同情心,简直不是人;没有羞耻心,简直不是人;没有谦让心, 简直不是人;没有是非心,简直不是人.同情心是仁的发端;羞 耻心是义的发端;谦让心是礼的发端;是非心是智的发端.人有 这四种发端,就像有四肢一样.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, 是自暴自弃的人;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,是暴弃君主的人.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的人,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,就像火刚刚开始燃 烧,泉水刚刚开始流淌.如果能够扩充它们,便足以安定天下,如 果不能够扩充它们,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
【读解】
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,具体说,从人人都有‘不忍人之 心”的仁心推导仁政.由于这种“不忍人之心”是人本身所固有 的,所以,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.这就是孟子的思路.
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,即“仁政”理 想.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,倒是他那推导的前 提——“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尤其是在此基 础上所提出的“仁义礼智”都发端于这种“不忍人之心”的看法, 更是成了古代哲学中“性善论”的理论基础和支柱.
孔子曾经说过: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.”(《论语·阳货》意 思是说,人性本来是相近的,只因为教养的不同,便相差很远了.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,是善还是恶,也没有展开论 述.而且,从我们的理解来看,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.
孟子就不同了,他不仅展开了论述,指出了那相近的人性就 是发端仁义礼智的“不忍人之心”,而且还举出了生动的例证论证 这种“不忍人之心”是人所固有的.没有它,简直就不是人.从 这个角度来说,孟子的人性理论的确是“先验论”的,是主观唯 心主义的.因为他把“仁义礼智”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 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,与生俱来的,甚至带有生理性的色彩.
但从另一方面来说,孟子也不是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.因 为他认为“不忍人之心”包含四个方面,即“恻隐、羞恶、辞让、 是非”之心,简称即为“四心”.而这“四心”只是“仁义礼智” 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,或者说“四端”.这“四端”就像刚刚燃 烧的火或刚刚流出的泉水一样,还需要“扩而充之’才能够发扬 光大.不然的话,就会熄灭或枯竭.“扩而充之”也就是后天的培 养,也就是“习相远”.
所以,从理论基础来说,孟子的确是从天赋性善论(“四 心”)推导出天赋道德论(“四端”),再推导出“不忍人之政” (仁政).但从实践来说,他还是重视后天努力(“扩而充之”)的 作用的.而且,撇开关于先验还是后天、唯心还是唯物的抽象讨 论,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,主张 人性本善,强调天赋道德,推行仁爱政治,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 义的.其实,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,就是到任何时代,强调 这些,总比鼓吹人性本恶,放弃道德,施行要好得多罢!